史航性骚扰的事情似乎又没了下文。上个月底,文化圈掀起了一阵反性侵害浪潮。大众看到的史航被二十多名女生联合曝光其混迹文化圈以来的各种性骚扰行径,只是文化圈的冰山一角。史航性骚扰事件真正的导火索来自出版界。四月中旬,一家出版公司“一页”被曝老板范新多年前曾性侵实习生未遂,受害女生在女上司的“建议”下没有选择报警,该性侵事件以范新在内部道歉告终。讽刺的是,多年后,这位女上司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上小有名气的女性主义KOL,每天高呼女性主义口号,宣传自家公司内部有多么“民主”“自由”“女性友好”。这件陈年旧案被曝光后,在文化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又陆陆续续有不少女性在网上控诉自己在文化圈及文化公司内受到过的性侵害,被控诉的对象不仅包括史航、先锋书店这样的“名人”“名企”,还有一些尚未功成名就、但文化名人的毛病一个也没落下的男性文人,譬如90后作家宗城。不过,这场被很多人视作文化圈me too的浪潮发酵至今,声浪逐渐变弱。几位性骚扰实施人除了在这一个月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外,几乎均未受到实质性的惩戒。史航在事件发酵多时后依旧恬不知耻地发微博“自辩清白”,称自己与这些女生曾经交往过,并附上了女生与之“调情”的聊天截图(选取了其中两张):
(资料图片)
这二十多名女生多为年轻女性,很多人被史航性骚扰时都是刚入行的新人,其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不言而喻。因为对史航的“江湖地位”有所忌惮,或是曾经被他的“文化滤镜”所迷惑,这些女生在被言语骚扰时大多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采用迂回战术转移话题来缓解自己不愿接茬又不好忤面的尴尬。而这种回应态度,又恰恰造成了两人正在暧昧的假象。即便有女生用一纸檄文揭发了史航的种种丑陋行径,却依旧拿不出所谓的“实锤“,即可以证明多年前自己被性骚扰的人证、物证,有的只是这些写满无奈的聊天记录。不完美受害者的困境至此形成了一个闭环。除此之外,“一页”老板范新的性侵未遂事件还有更复杂、更隐晦的一面:“一页”通过营销公司领导的独立女性人设,做出了“一页”这个与女性主义强相关的图书品牌,客观上说,在向大众推广女性主义这个层面,“一页”的确出过一份力。然而也正是平时口口声声girls help girl的女领导,做了男老板性骚扰下属的帮凶。这件事发生在“一页”成立之前。也就是说,在这位女领导明知男老板有性犯罪前科的前提下,因为无法拒绝这份工作的诱惑,她依旧欣然加入范新麾下,并且极其精明地选择了吃女权红利的营销策略。女性主义理想是他们的武器.他们用这份理想把天真的人召集到一起,然后又将她们亲手抹杀。01现实如此,让人不禁想象:一个女性友好型的理想职场/社会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别说现实了,就连国产剧都没人拍得出来。最近有部闫妮主演、李樯编剧的国产剧《外婆的新世界》,讲述一个任劳任怨了一辈子的传统外婆突然离家出走后的种种离奇经历。剧中很难得提到了职场性骚扰这一话题。因为是单元剧,我特地把这一集找出来提前看了。在这部剧里,受害者了解到性骚扰案件取证难、诉讼难之后选择了妥协,而作为目击者的外婆不肯放弃,每天举着大字报在公司楼下抗议。最后外婆的壮举被传到网上,迫于舆论压力,涉事经理被开除。
这个故事立意不错,但呈现出的效果却如同故事大纲一般乏味老套,毫无细节可言。受害女生说放弃就放弃,她的男朋友张嘴就是资深二极管网友发言,完全看不出两人相爱的痕迹。男友离开后,受害女生扭头就跟性骚扰她的上司好上,甚至还订了婚。这期间受害者的心理挣扎浓缩为下面这段话(过程约等于零)。
好心律师也是从天而降,仅和外婆有一面之缘就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愿意免费给外婆提供法律援助。如果不深入受害者的内心,让观众看到她们陷入怎样两难的困境,反而将她们妥协、顺从的一面呈现和放大,这简直是对广大职场性骚扰受害者的二次伤害。看完这个故事,我的脑子里有一万个问号在狂奔。《外婆的新世界》的编剧可是李樯啊,这还是那个写出《立春》《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李樯吗?如果连李樯都退化成这样,也难怪国产剧永远拍不好女性题材了。当然,李樯如今的作品呈现出的滞后且不知所云的老态,从他以前的优秀作品中也能发现端倪。比如,他笔下的好角色都是挣扎在传统社会里又不甘于流俗的女性,也就是说,他擅长的其实是描摹传统社会如何削足适履地磨掉一个人的天性。他写作的“根”在于观察和呈现这个压抑的吃人的传统社会。他的理想主义都是带血的悲剧,看不到光明的希望。所以也难怪,让他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作环境,去想象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想象人能在抗争的同时保持对未来的希望,他写不出来。曾经的那批先锋者老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态。现在让许鞍华拍一个有关年轻女性如何对抗社会不公的电影,她也一定会露怯,因为她最擅长拍的其实是与命运和解。他们可以体察传统女人的不幸和无奈,却难以深刻体会新时代女性试图改变社会的勇气和决心。02但这就是目前台湾创作者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们的影视剧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比如这个月刚刚完结的《人选之人-造浪者》,政治背景、女性视角,涉及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性骚扰、不完美受害者、性别分工、个人尊严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等,只有短短八集,但信息量足够国产剧拍八十集。《造浪者》不是没有缺点。它的大背景是政党角力,但显然,主角所在的阵营被编剧寄托了理想主义情怀,或多或少有些美化现实、简化政治(因为涉及到敏感话题,《造浪者》在豆瓣已经查无此剧了)。但好在《造浪者》更像是一部披着政治外皮的职场剧。它的主角是一群服务于政党的幕僚,也就是政治家背后的智囊团,剧中的“造浪者”。谢盈萱饰演的女主角翁文方是文宣部副主任,每天的工作和大部分文宣工作者无异,都是社交、公关、出策划、写新闻稿,解决突发事件的对外宣传工作。它具有非常明确的女性主义视角。虽然大选结果一直是个悬念,但观众们更关心的是主人公的命运——被拍裸照的女孩有没有讨回公道、忙于工作的丈夫有没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等等。让这些故事落地的,不仅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女性编剧,还有可以将性与权力的关系纳入到政治背景下来讨论的创作土壤。《造浪者》有一句台词流传甚广——“很多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这句话出自剧中女主角之一翁文方之口。翁文方在一次部门聚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她一面反驳男同事不应该有“我的工作比较比较重要(我老婆的工作不重要)”的想法,一面醉醺醺又无比坚定地打电话给女下属亚静,告诉她被性骚扰的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文方姐他妈的想帮你。
有趣的是,亚静作为职场性骚扰的当事人,一开始并不想走申诉流程。她在被骚扰的当下就给了猥琐男同事一个过肩摔,反应十分迅速,大快人心。但这不是爽剧的开始。她选择“以暴制暴”来惩罚性骚扰惯犯的动机,是她不根本相信体制可以给出一个绝对公正的处理结果。反而是作为上司的翁文方坚持要走申诉流程,她认为只有体制公开惩处性骚扰罪犯,还被骚扰者一个公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不仅是解决职场性骚扰的两种方式,也是犬儒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碰撞。亚静之所以能够如此训练有素地对性骚扰者进行还击,并非她天生反骨,而是她经历过真正的黑暗。她在初入社会时有一段难以启齿的性经历。这段黑暗的经历是亚静与自己的大学导师兼前工作领导赵昌泽之间的不伦恋。赵昌泽对外宣称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三口之家,私下性生活混乱,妻子忍气吞声,女儿蒙在鼓里。他气质儒雅、学识渊博,从政初期颇具理想主义情怀。亚静作为他的学生和下属,被这份天生的领袖魅力吸引。坠入爱河后,亚静为了留住赵昌泽的心,在半推半就下被拍了裸照。
而后,赵昌泽又通过许诺、造谣、PUA等方式操纵亚静,使她无法在政治圈内另谋出路。身陷沼泽的亚静最终只能黯然逃离职场,远走他乡。但逃走并不能治愈曾经的创伤。翁文方的那句“不能就这么算了”后面还跟了一句话:“如果这样的话,人就会慢慢死掉。”
被放逐的这些年,亚静的精神就在“慢慢死掉”。这段关系摧毁了她对异性、对理想、对制度的信任,也摧毁了她的自我认同,让她深受“是自己活该”的想法折磨,只能每天偷摸去色情网站寻找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男同事的“咸猪手”,她反击虽快,事后却冷眼旁观,不愿站出来反抗。因为她深知,在一个不健全的、对女性充满歧视的体制下,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反抗只会加速个体的毁灭,根本无法撼动大树的根基。
实际上,亚静并没有放弃反抗,她放弃的是使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反抗。多年后重回台湾,她改头换面,游走在法律边缘,试图找回自己的裸照并销毁。但翁文方的出现打乱了她的计划。翁文方很“硬颈”,不难看出她的身上寄托着编剧对理想女性领导者的向往。她既有宏大的社会抱负,积极介入社会,参与政治事务,也不忘对具体个人的关怀和尊重。她作为性少数者,和动手打自己女朋友的恐同选民发生肢体冲突。事后她坚决不肯道歉,因此丢了选票,落选议员。人人都跟她强调“大局”,她却不肯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尊严。没有这一个个看似微小的个体,哪来的“大局”?落选后,翁文方沮丧地问自己的女领导,为什么她做得足够好却还是失败。这位久经沙场的女性参政者微笑道,因为你没那么想赢。究竟是选择赢,还是选择坚持自我?这大概是个天问,没人知道标准答案。但翁文方在人生这一阶段给出的回答是,她都想要,或者至少,她要为此努力一把。
这份和世界硬碰硬的态度最终也感染了亚静。于是出现了全剧我最喜欢的“发疯时刻”——文方和亚静碰到有史以来最麻烦的舆论危机,正把车停在路边想对策,后面突然有人鸣笛。亚静突然下车对司机破口大骂,文方随后加入战场。平日里素质亟待降低的亚静终于对糟糕的生活竖起中指。与之相应的,在文方的鼓励下,亚静克服了性羞耻,克服了不完美受害者的自责,勇敢走到直播镜头前,承认自己曾经插足他人婚姻,被拍下裸照,向公众揭露赵昌泽的嘴脸。不过,这些正确的台词并不能体现编剧的功力。文方和亚静这段典型的女性互助关系令人动容,真正的原因源自编剧写出了那份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亚静第一次对文方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与赵昌泽的不伦恋时提到了自己爱上老师的原因——赵昌泽成功当选的那天落在他头发上的彩带。是的,一根滑稽的彩带,让这个在亚静心里早已走上神坛的老男人突然有了人味。文方立刻懂了:“成功的人在他最成功的时候,展露出他的弱点,很难抗拒。”03比起《外婆的新世界》里外婆近乎道德绑架似的“逼”受害者站出来反抗性骚扰,文方对亚静的尊重和同理心才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应该给予性骚扰受害者的支持。
现实世界里几乎不会有毫无来由的善意援助,我们也不应该将讨回公道的希望寄托在一两个“善心大发”的“好心人”身上。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世界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最终都指向公民观念的转变,以及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自我”到“他人”再到“全社会”,《造浪者》呈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渴望的群体生态——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深度绑定。他们能够彼此体谅、理解,他们眼中既有大局,也有个体。他们懂反思、敢反抗、肯奋斗。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谁又不希望社会真的有这样一群人呢?别灰心。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今年五月《人物》发表的专稿里回访了三年前因取快递被造黄谣的当事人小谷。文章详细回顾了她从被造谣到立案、取证,再到转为刑事诉讼,最终成功将造谣者送进监狱的全过程。期间,她遭遇了被公司辞退、精神崩溃等厄运,也因为强大的执行力在第一时间锁定造谣者从而夺得取证的最佳黄金期。走刑事自诉的过程无比坎坷,没有几个律师肯接手这个胜诉率极低的案子,愿意的要价又高,她负担不起。最终接手这起烫手山芋的是女律师郑晶晶。她出于同为女性的愤怒,决心帮助小谷打赢这场艰难的持久战。
这期间的每一次前进,当事人都举步维艰。但是当小谷终于把这群口嗨者送进去之后,她自己似乎也完成了一场质的蜕变。她摘下了口罩,大方面对镜头,想要告诉更多人,拿起法律武器抵制性骚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是我很幸运每一个努力都得到了结果,也可以说是我在每个阶段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她剧中的亚静那样,没有“就这样算了”。也很幸运,亚静遇到了文方,小谷等来了郑晶晶。这是社会进步最开始的那一小步。接下来——“请等待这个社会追上你们的时候。”
-END-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