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不足50米;北京10日夜间升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与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黑龙江哈尔滨主城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已经影响我国多个省份。中央气象台11日18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资料图】
4月11日拍摄的北京市海淀区联想桥。当日,北京出现沙尘天气。新华社记者任超 摄
此次沙尘天气是我国今年以来发生的第8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也是3月份以来的第5次,达到了沙尘暴级别,为今年第2次沙尘暴过程。今年以来的沙尘天气中,3月19日至24日的沙尘过程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达强沙尘暴级别。
我国沙尘是否进入了新的活跃周期?沙尘天气能否根治?三北防护林还能挡住沙尘暴吗?多位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本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记者 | 高敬 严赋憬)、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记者 | 骆倩雯)、中国天气网、@北京环境监测,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未来几天北方仍有沙尘困扰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4月9日以来,新疆南部及东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北部、河南北部、吉林中部、辽宁中北部等地先后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阿拉善和山西大同、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内蒙古锡林郭勒、包头、乌兰察布和河北张家口等局地出现强沙尘暴。
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北方多地PM10峰值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11日,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沙尘天气继续向南推进。环境监测显示,河南南部、山东南部等地PM10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介绍,本次沙尘天气在11日夜间到12日白天逐渐趋于减弱。12日受到偏南气流的影响,可能在河南、河北等区域出现沙尘回流,但影响时段比较有限。
桂海林说,13日至16日,西北地区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沙尘天气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需要继续关注。
2
主要成因有三个
据专家介绍,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成因有:一是我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产生的风力较大,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二是前期气温回升较快,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为起沙提供了热力条件;三是前期蒙古国和我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裸露,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
桂海林分析指出,此次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会进一步增强。
气象专家提醒,沙尘天气来袭,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或者过敏体质人群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时应做好防护措施,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同时,相关地方要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注意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受大风等因素影响,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北京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等地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建议各地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做好火灾风险隐患点的排查整治。
桂海林还提示,沙尘通常伴随大风天气,一些地方需要格外注意室外搭建物或者广告牌等加固,户外高空作业的人群要停止作业或加强安全防护。过往行人要注意高空坠物。此外,沙尘会让土地风蚀沙化,要加强对农田土地的保护。
3
我国沙尘是否进入
新的活跃周期?
桂海林表示,看待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更大的一个时间尺度去看。实际上,从2000年以来,我国大范围的沙尘暴次数是呈现出减少趋势的,但从近些年来看,有部分年段的沙尘次数比常年同期略偏多。
“不过,沙尘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地表的植被、积雪、气温、降水以及天气系统的强度等”,桂海林说,天气系统的发生具有年际变化特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沙尘活跃周期。
4
近期沙尘频发正常吗?
数据统计显示,常年4月正是我国沙尘天气最为频繁的时段,平均可达4.5次。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2000年至2019年历史数据,发现我国沙尘天气过程在一年中一般首次出现在2月(常年平均日期为2月16日),3月至5月进入高发期。从我国2000年至2019年各月沙尘天气过程的分布情况来看,3月至5月的沙尘过程能占到全年的80%,4月份沙尘天气最为频繁,常年平均达到4.5次,3月和5月不相上下,分别为3.4次和3.1次。
4月不仅是沙尘过程最频繁的时候,强度往往也最强,常年4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有58.9%达沙尘暴及以上级别,3月和5月分别有48.5%和45.9%达到沙尘暴及以上级别。
5
近两年沙尘对北京的影响
是否有反弹?
“这条蓝色的曲线记录了2000年至2022年北京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从数据和走向上看,这23年间沙尘对北京影响的程度总体趋于减小,近两年有所反弹。”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邱启鸿介绍。
邱启鸿表示,近20年来北京市的沙尘天气及其影响趋于减少,并且北京沙尘天气主要是外来沙尘传输引起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2001年前后,监测到沙尘对PM10年均浓度的影响为10%左右,随后波动下降,到2013年仅为2%;2013年-2020年监测到沙尘对PM10年均浓度的影响为2-8%,较为稳定,但近两年出现反弹,2021年沙尘贡献15微克/立方米,占PM10年均浓度的22%。
6
沙尘天气能否根治?
桂海林表示,关于根治沙尘天气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关注一下国家对沙尘的治理,对于一些本来就降水稀少的气候区,现在防沙治沙采取的是科学态度,也就是对这些地区宜沙则沙,主要是防止它的沙地扩大化。
也就是说,在降水稀少的气候区,不利于植被生长,配上大风气旋等一些特殊的天气系统,沙尘出现是一个必然的天气现象,所以说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一种天气。
因为沙尘天气除了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实际上对于整个全球的生态系统,还是会存在一些有利的地方,“因此不存在需要根治一说”。
7
三北防护林
还能挡住沙尘暴吗?
桂海林表示,实际上,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对抑制沙尘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近些年的监测来看,沙源地起沙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
但由于有时候天气系统发生的位置和境外的一些沙源地配合,在这种适合的条件下,还是会发生跨国际的一些大的沙尘现象,“沙尘频发的时候,并不能否认我国生态防护林的作用。”桂海林说。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像三北防护林、京津冀防沙工程等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沙尘暴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化的现象,它不仅仅需要我国的治理,还需要国际合作。不仅我国有沙源地,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还有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都是大范围分布的。
所以如果说要有效地治理沙尘,除了我国采取的措施外,还必须和周边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加强生态文明治理,“单凭我国的治理,作用可能还是不够的。”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96 029 142 @qq.com